仓库仓储,供应链管理,仓储服务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主营业务 > 供应链管理

中粮糖业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2024-04-17 供应链管理
详细介绍:

  2022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擘画了宏伟蓝图,吹响了奋进新征程的时代号角。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中粮糖业始终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铭记“忠于国计,良于民生”初心,践行“为国谋糖、为国护糖”使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聚焦食糖番茄两个领域,同心协力,不懈奋斗,全力推动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全面夯实食糖安全根基,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公司发展站在了新的更高历史起点上。

  报告期内,公司坚持稳健经营,凭借横贯国内外制糖、进口及港口炼糖、国内贸易、仓储物流、品牌渠道的全产业链运营优势,充分的发挥“链长”带动作用,不断调动上下游协同,取得良好业绩。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64.38亿元,同比增长5.0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44亿元,同比增长43.1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纯利润是6.29亿元,同比增长33.12%。公司食糖经营量达到465万吨,经营规模占全国消费总量的31%,进一步巩固行业龙头地位;番茄酱产量达27万吨,主要经营指标均处于历史高位水平。

  在稳住业绩基本盘的同时,公司优化产业链供给结构,强化供应链效能,有力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一是持续夯实安全生产基础,实现安全绩效稳固提升,圆满完成安全生产三年专项行动收官。二是加强全产业链风险管理,提升全链条食品安全风险防范能力,报告期内未发生负面舆情信息,实现各级监督抽检合格率100%。三是强化污染物排放监管,统筹推进节能降碳工程,崇左糖业打造食糖行业首家“零碳工厂”,番茄公司能效迈入国内领先水平,甜菜糖碳排放强度同比降低27%,实现了高质量发展。

  公司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进口与炼糖、原料与加工、研发与贸销、市场与调控“四个结合”,穿越行业周期,提升市场化能力。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完善炼糖布局,加快品牌战略转型,海外糖打入日本市场,盈利能力明显提升;烘焙糖核心指标超越韩糖,不断挤占高端市场;制炼糖不断降本增效,部分生产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巩固番茄成本优势,持续稳定原料单产、优化生产的基本工艺、保障产品质量,实现了番茄规模化、机械化种植,形成了“农户+企业”的现代产业模式。公司从事的是“甜蜜的事业”,切实为众多购买的人提供安全、健康、绿色、优质的好产品,在保证现有客户稳定的基础上,提高终端客户比例及优势产品市场占有率;继续提升商情研发能力,降低国际糖源采购成本,充分利用内外套保、期现套保、趋势交易,提升市场创利能力。

  2022年作为中粮糖业的“品牌元年”,公司启动“好美年华”品牌工程,积极稳妥拓展食糖和番茄品牌业务。一是成立中粮糖业品牌工作领导小组,研究食糖、番茄专业品牌规划,从战略高度上推动品牌业务发展。二是不断探索创新性产品,聚焦高端烘焙、冲调和功能性用糖,对C端产品进行迭代升级,将“中糖”打造成中字头的强势行业品牌;打造饮料、番茄丁、披萨酱、意面酱等“拳头”产品。三是创新营销模式,对创新性产品做出探索,形成“五步法”“七道门”等新产品开发工作方法;打出新媒体组合拳,强化客户心智等品牌推广方式;打通产销研相结合的“soution团队”营销新模式。四是不断强化品牌思维,员工品牌意识增强,以客户为导向推进业务发展,实现了由打价格战向细分客户、提供定制化服务的转变。

  公司在传承中粮集团“忠于国计,良于民生”忠良精神和“高境界做人、专业化做事”忠良文化基础上,结合糖业多元化文化基因和广大糖业人的期待,打造更适应糖业发展和需要的全新企业文化。中粮糖业企业文化突出以人为本,提出“有你才甜蜜”品牌口号,强化创新、活力、担当、较真和整体利益至上等新内涵,明确“为国谋糖、为国护糖”的企业使命以及“有规模、有技术、有品牌、有渠道、受人尊敬、员工自豪的世界一流大糖商”的企业愿景;追求“客户第一、执行有力、岗位创新、专业精进、确保安全、严控成本、勇于担当、善于协作、友善待人、廉洁自律”十大“应用理念”。新的企业文化立足新发展阶段,彰显出糖业人共同的价值追求,为中粮糖业的新“长征路”注入强劲的新动力300152),让中粮糖业的精气神由内而外焕然一新,助力糖业转型腾飞,实现高质量发展。

  公司将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与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改革等重点工作深度融合。一是制定党委前置研究讨论重大经营管理事项清单,明确党委在决策、执行、监督各环节的权责和工作方式,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公司治理各环节。二是厘清各治理主体权责边界,建立健全“三会一层”权限划分工作机制,进一步强化企业的内部管理,提高决策效率与质量。三是不断完善内控制度建设和运行机制,让合规管理从纸面规定逐渐走进企业文化,通过优化制度管理、完善体系建设,形成流程化、可视化的管理指引和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高效管理模式。四是推动解决同业竞争问题,报告期内,公司下属番茄公司收购内蒙中粮100%股权,内蒙中粮注入上市公司,彻底解决了公司同控股股东在番茄业务方面长期存在的同业竞争问题。公司依法治企水平上升到新高度,为公司持续、稳健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报告期内,公司以人才发展规划为抓手,以市场化、年轻化、激活力、增效能为主线,努力打造政治强、专业精、作风优的干部人才队伍。一是加强人才储备,搭建管理和技术人才库,培养业务熟练复合型人才,充实人才储备,推进体系建设。二是夯实人才梯队建设,在统筹用好各年龄段干部的同时,大力加强年轻干部选拔使用,一大批年轻有为、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优秀干部实现与公司共成长。三是强化人工效能管控,严控固定人工成本,发挥总额分配“指挥棒”作用,层层强化“总额是挣出来的”理念。报告期内,公司制糖、炼糖、海外糖等生产环节人均产糖同比均有提升,全员生产率持续向好。四是创新市场化激励,针对市场化新业务、新利润,出台超额利润分享机制,鼓励业务人员练好本领,创造增量价值,共享发展成果,激发关键人才市场潜能。

  食糖是人体主要营养来源之一,人体的消耗要以糖类氧化后产生的热能来维持,人体活动所需的能量大约有70%是靠糖类供给的。食糖的摄入不仅能满足人对能量的需求,同时会激活大脑中的愉悦及奖赏系统,引起愉悦感、满足感等正面情绪。食糖代谢终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极易排出体外,不残留任何有害物质,因此食糖是人体最经济安全的能量来源之一。

  作为天然营养源,食糖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在缓解疲劳、抵御寒冷、稳定血糖等方面效果明显,从生理需要出发,适量补充食糖对健康是有益的;作为天然甜味剂,食糖还是饮料、糖果、糕点等含糖食品和制药工业中不可或缺的原料;作为酱油酱料等调味品的配料,食糖也让我们的一日三餐更有滋有味。食糖有较强保水性,可以防止食物腐坏,通常用于果脯和果酱的保藏;在烘焙食品中加入糖,不仅能使面团变紧实,还可以保持面包的柔软程度,有助面包的发酵;糖在高温加热时会发生“美拉德”反应,呈现枣红色的同时释放浓郁香气,可用于菜品的上色增香。因此,食糖与美好生活息息相关,其愉悦美妙的口感,可以驱赶压力和烦恼,提升幸福指数,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物资。

  从全球范围看,食糖作为大宗贸易商品,具有生产国集中、进口国分散的特点。根据美国农业部数据,全球主要生产国和地区包括巴西、印度、欧盟、泰国、中国、美国、墨西哥、俄罗斯、巴基斯坦和澳大利亚等,其中前十位食糖产量约占全球总产量的76%;前四大出口国分别是巴西、泰国、澳大利亚和印度,整体贸易量占全球比重超过67%。食糖兼有商品属性、能源属性和金融属性,其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包括自身供求、原油等关联商品价格以及汇率等。

  我国是重要的食糖生产国和消费国,糖料种植在我国农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产量和产值仅次于粮食、油料和棉花,居第四位。食糖产业链上游原料主要是甜菜和甘蔗,其中我国甘蔗制糖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而用甜菜制糖是近几十年才开始的,因此国内甘蔗种植面积和产量也远大于甜菜种植面积和产量。由于国内糖料作物种植面积增长有限,国内糖料作物产量也增长缓慢且有限,因此我国食糖产量整体保持平稳发展,年产量在1000万吨左右。目前国内食糖消费量每年在1500万吨左右,缺口部分通过进口糖补充。

  我国食糖消费呈现“以工业消费为主、居民消费为辅”的格局,用于食品加工等行业的食糖工业消费占比约为64%,剩余的为居民和餐饮行业等直接食用领域的食糖民用消费。从消费现状来看,近10年国内食糖消费总量整体平稳,年度间的增减幅度不大;在波动幅度方面,年最高增长量不超过100万吨,增幅不超过10%,降幅则不超过3%。虽然我国食糖年均消费总量位居全球第三,但仅占全球消费总量的8.9%,处于较低水平;目前我国人均年食糖消费量已突破10公斤,但仍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50%,食糖消费存在增长潜力。

  随着食糖科学知识的普及,在经历了一波对食糖矮化的负面宣传后,消费者重新了解食糖,客观对待食糖,意识到食糖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君子爱糖,取之有度”“少吃糖、吃好糖”观念深入人心,重塑了正确的食糖观、用糖观。与此同时,监管部门不断加强对化学合成甜味剂的管理,推行食品质量市场准入制度,消费者也逐步意识到长期食用代糖给身体健康带来的风险,食糖消费回归正常水平。目前,中国城镇化率还在进一步提升,人们对食糖消费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大。同时,食糖在医药、化工等领域也有着广泛应用,未来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加速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食糖的消费潜力也将进一步释放。

  公司是国内排名第一的食糖企业,拥有无可比拟的全产业链、全价值链优势。公司食糖市场份额领先,接近“三分天下有其一”,主打的“中糖牌”拥有良好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作为中国市场的主要进口渠道,公司在国际食糖市场也拥有较大影响力,是保障国家食糖安全的“主力军”,拥有从国内外制糖、进口及港口炼糖到国内贸易、仓储物流的全产业链运营模式。公司通过精准判断商情,利用多元糖源掌控能力,把握国际原糖价格低点机会建立战略库存,深耕渠道扩大销售,营业收入保持稳步增长,充分发挥制糖技术及品控优势,全面降低各项成本消耗,形成“自产+炼糖+进口”的独特竞争力,行业领导地位持续巩固。

  番茄是世界公认的健康食品,富含番茄红素、苹果酸、柠檬酸、胡萝卜素以及维生素成分。番茄是重要的蔬菜经济作物之一,是三大世界性贸易蔬菜之一,被称为“蔬菜之冠”,在全球蔬菜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

  世界最适合种植番茄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北纬40度左右,主产区分布在美国加州河谷、地中海沿岸以及我国新疆、内蒙古河套地区这三大黄金产区,三大主产区约占全球加工总量的72%。据统计,受美国加州和西班牙等主产国大幅减产影响,2022年产季全球加工鲜番茄量约3,725万吨,较2021年同比下降5%,同期全球消费鲜番茄量约3,700万吨,全球供求基本平衡。

  目前,我国番茄的种植、加工和出口都处于持续增长态势,已经成为全球重要的优质番茄制品生产国和出口国,是继美国、欧盟之后的第三大生产地区和第一大出口国。随着经济和消费水平的不断升级,人们饮食习惯逐步改变,对于健康食品的需求增加,番茄制品因自身健康属性,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喜爱,运用场景也更加广泛,除了在西餐应用上稳步增长,在中餐应用上更是大幅提升。目前,中国番茄制品人均消费量仅0.63公斤/年,远低于全球平均5.08公斤/年水平,国内市场也呈快速增长态势,年增长率达到10%。

  公司是目前亚洲最大、世界第二的番茄加工企业,在国内最优良的番茄产区拥有30万亩番茄种植基地,年产番茄制品30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30%以上,构建了我国番茄加工产业唯一一条从种子研发到品牌延伸的完整产业链,覆盖从田间到车间再到舌尖各个环节。经过多年的积淀与发展,公司在种子研发、种植管理、加工技术等各个方面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行业占比稳定上升,成为我国番茄制品行业领跑者。

  食糖是我国重要性仅次于粮食和食用油的生活物资,食糖行业成为国民消费不可或缺的行业之一。近年来,国家各部门纷纷出台政策,支持我国食糖行业发展。番茄产业在整个蔬菜产业中占据重要地位,为激发国内种业原始创新,《种子法》针对知识产权保护分别于2015年和2021年进行修订,促进了国内种业的发展。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推进种源等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全面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方案。

  公司是中粮集团食糖业务专业化整合和产业化发展平台,致力于为消费的人提供安全、健康、高品质的食糖产品,从事业务包括国内外制糖、食糖进口、港口炼糖、食糖贸易销售以及番茄制品加工。公司拥有食糖和番茄两大产业,是国内最大的食糖生产和贸易企业、国内最大番茄制品生产企业,全产业链增值能力位居行业前列。

  公司在国内外建立了完善的食糖产业布局,拥有从制糖、炼糖、贸易到仓储物流的全产业链运营模式。在制糖领域,公司在国内共拥有13家甘蔗、甜菜制糖企业,遍布于广西、云南、新疆等优势原料主产区,年产食糖70万吨,是服务“三农”、提升国内糖料种植、加工能力的积极力量;在海外运营位于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的Tuy糖业,年产原糖30万吨,利用国际优势资源,保障国内食糖供给。在炼糖领域,公司是我国食糖进口的主渠道,是连接“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重要桥梁,已形成超过200万吨/年炼糖产能,稳居国内行业首位,目前在建的漳州糖业建成投产后,可增加35万吨/年炼糖能力。

  公司在国内最优良的番茄产区拥有13家番茄公司,从事大包装番茄酱、番茄制品及相关产品业务;立足2B大包装出口商业优势,不断拓展国内番茄饮品、保健品等高附加值业务。目前,公司已建立起全产业链食品安全管控体系,实现产品“全流程、全过程、全方位”追溯,为消费者奉献更加安全、营养、健康的番茄制品。

  公司以供产销高度一体化的经营理念为主导,将上游原材料供应、中游生产加工及下游市场营销全部纳入运营体系当中,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各环节间实现战略性有机协同,能够充分利用资源并形成规模效应,有效降低成本消耗。以贸易领衔、全产业链关键环节布局,打造“国内+国外”“政策+市场”“期货+现货”等综合维度竞争力,是行业经营标杆。

  公司不断研发创新,以具有竞争力的生产、销售和物流成本,向客户提供更丰富、更多元、更优质的产品组合,经过多年的发展,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全方位、立体化的经销商网络和完善的经销管理体系,凭借优质的产品,以及专业化的服务,满足不同客户的多样化产品需求,赢得了客户的长期信任。

  公司拥有国内一流的商情研究和期现交易团队,前瞻性强、行业敏感度高、市场操作和策略执行能力强,对我国食糖行业发展趋势具有敏锐的理解力和洞察力,能够根据市场趋势变化、政策动向及客户需求,迅速调整经营策略;同时公司与中粮海外团队紧密合作,实时跟踪国际市场动态,果断把握市场机会创利。

  公司核心管理和经营团队经验丰富、执行力强、视野广阔,能够根据市场趋势变化、政策动向及客户需求,迅速调整经营策略;公司建立并实施了涵盖源头管理、生产加工、仓储物流和计算机显示终端服务各环节的全链条管理系统,通过全面覆盖,层层分解,确保各项重点工作任务落地见效,进而有效保证了公司盈利水平。

  本报告期,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64.39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44亿元。其中,食糖业务始终保持与客户的紧密联系,加大新客户开发力度,合理把控销售节奏,加大差异化产品销售,提升销售溢价,全年实现收入247.70亿元;番茄业务抓住国际价格上涨及汇率贬值窗口期,销售资源阶段性向出口市场倾斜,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6.69亿元。六、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随着世界各国相继确定碳中和目标,绿色低碳发展成为经济发展新理念,与其他新能源相比,生物质能在全生命周期内呈碳中性,发展生物燃料乙醇,契合“双碳”目标下能源转型的现实需求,具有特殊的战略意义。全球重要甘蔗生产国纷纷出台鼓励乙醇生产政策,加快全球能源结构变革,主要产糖国食糖的减产会对原糖价格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全球行业发展格局。近年来,尽管国内食糖行业政策环境利好,但是由于国内食糖上游原料糖料作物甘蔗甜菜产量增长缓慢且有

  限,因此我国成品食糖产量整体保持平稳发展。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成品食糖产量约为1433.2万吨;2019年受到上游原料影响,成品食糖波动较为明显,下降至1356.52万吨;到2021年全国成品食糖产量增长至1457.1万吨。总的来说,近六年来国内成品食糖产量整体保持平稳发展。(数据来源:中国食糖行业现状深度分析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2022-2029年))

  我国属于食糖消费大国,随着国内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和消费结构升级,中国食糖消费快速增长,而且我国人口数量巨大,因此国内每年对糖的消费需求是巨大的。然而,我国的糖料种植面积有限,而且其主要集中在经济不发达,生产效率比较低的老少边穷地区,这便使得国内每年糖产量供给增长缓慢且波动较大。国内食糖市场需求强劲,但其供给增长缓慢且不稳定,因此造成了国内食糖市场出现产需缺口,进而刺激了国内食糖的进口。当前,我国食糖贸易以进口为主。根据数据显示,从2017年到2021年我国食糖进口量从229.02万吨增长至566.54万吨;进口金额从10.78亿美元增长至22.82亿美元。(数据来源:中国食糖行业现状深度分析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2022-2029年))

  我国人口基数巨大,而且近几年来在国内人口老龄化加重背景下,国家开始开放二胎、三胎政策,因此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国内人口数量或将出现一定上涨,人口的增长将进一步带动食糖消费量增加;另一方面,未来随着国内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城镇化率的稳步提升,人们对食糖消费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大,食糖的消费潜力也将进一步释放。因此总得来说,国内食糖需求仍然将稳步增长。然而,当前国内食糖市场的供需矛盾较大,国内糖业产能不足以支撑其消费,因此国内消费市场三分之一需要依靠进口满足。而且,目前我国的人均食糖消费量相对欧美等发达国家来说比较低,我国作为一个有14亿人口的大国,未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及国内城镇化率的提高,国内食糖需求仍将稳步增长,行业仍将面临较大的进口压力。

  公司紧紧围绕“使命引领、布局制胜、品牌驱动、科技赋能”战略路径,努力克服不利影响,苦练内功,降本增效,稳中求进,在坚定推进炼糖布局,持续扩大炼糖规模的同时,坚持内涵式发展与外延式增长并重策略,做好品牌业务发展的统筹规划,加大研发投入,为品牌业务提供有力支撑;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统筹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商业模式变革、竞争能力提升,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实现市场化发展动能转换,打造“世界一流大糖商”,为保障国家食糖安全奠定坚实基础。

  2023年是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公司践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关键一年。站上新起点,公司牢记“国之大者”,围绕“使命引领、布局制胜、品牌驱动、科技赋能”战略路径,紧扣“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实现市场化发展动能转换,突出做好几项重点工作任务:

  一是强化核心主业基础。稳定制糖加工产量规模,甘蔗糖持续提升工业加工效率,提升新产品产业化经营规模,甜菜糖科学谋划推进产能优化,Tully糖业进一步提升管控水平;提升炼糖业务运营管理,按期保质推进唐山二期、漳州糖业项目,提升炼糖产能利用率和竞争力;把握市场机会,加强贸销业务期现结合,提升战略客户采购份额占比,稳步提升市场份额。

  二是加快品牌转型步伐。深入推进“好美年华”品牌工程,进一步明确品牌战略、贯彻品牌思维。跳出传统赛道,构建各个场景各个定位完善的产品生态布局,充分的利用新媒体,打出组合拳,推出“好产品+好故事”。同时加快B端产品和客户服务的创新,将液体糖、乳品糖、定制副产品等差异化产品打磨成熟,进行产品及业务的前期布局,开展前瞻性客户走访和产品研发。三是加强科技创新力度。推进药用糖、大颗粒甜菜糖等B2B新品开发,满足市场差异化需求;开展番茄汁、养生类小包装食糖等B2C新品开发,助力拓展新赛道。进行“产销研一体”客户定制化服务与技术支持,助力寻找新的市场机会点。围绕投入产出评价、成果转化激励等方面,进一步优化机制设计,探索新形势下产学研合作创新体系搭建路径。

  四是提升精益管理效能。继续做好对标对表工作,推动各工厂管理提升,持续降本增效;发挥公司总体谈判优势,统筹各业务线路协同,拓展物流集采范围,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执行效率;实施节能降碳工艺技术改造,加强动态分级监管,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力争万元产值综合能耗和碳排放量两项指标达到国内先进,继续创建行业“零碳工厂”。

  随着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进入新阶段,食糖产业政策预计将不断深化改革,或将带来系列变化,对公司既有经营模式带来影响,需要及时应对调整。面向“十四五”,公司已着力加强政策研究、模式创新、机制改革,提升综合竞争力。

  国际和国内食糖市场价格波动的不确定性增强,食糖价格受国际、国内产销形势、供需关系变化、国际能源价格变化影响明显,国内外食糖价格存在联动关系,价格波动会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影响。公司通过提升商情研发能力,不断强化市场机会把握和风险管理水平。

  公司食糖国际贸易和番茄贸易主要以美元为结算货币,汇率波动将对公司业绩产生影响。公司通过加强与银行等专业机构合作防范风险、优化番茄内外销比例等方式确保经营稳定。

  公司从事农产品加工,原料主要是甜菜、甘蔗、番茄等农作物,台风、霜冻等自然灾害或不利气候变化将降低原料产量;各原料作物种植培养面积可能受到其他高收益农作物的挤占,影响公司原料供应的稳定性。公司从扶持种植大户、提供农资服务、强化田间管理、提升机械化水平、加强农民培训等多个方面入手,提升原料保障水平。

  目前国内外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地缘政治风险上升,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世界经济复苏任务十分艰巨,给国内外宏观经济带来诸多不确定因素,或将影响公司贸易糖及番茄制品出口业务。公司将不断提升商情研判能力,发挥全产业链竞争优势,同时着重提高番茄制品内销比例,提高抗风险能力。

  投资者关系关于同花顺软件下载法律声明运营许可联系我们友情链接招聘英才用户体验计划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90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