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库仓储,供应链管理,仓储服务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新闻动态

一诺威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2024-04-13 新闻动态

  公司为国内专业的聚氨酯原材料以及EO、PO其他下游衍生物系列新产品规模化生产企业,主要是做聚氨酯原材料以及EO、PO其他下游衍生物系列新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公司产品分为三大类,一类是聚氨酯弹性体类系列新产品,包括浇注型聚氨酯弹性体(又称预聚体,英文简称CPU)、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英文简称TPU)、微孔弹性体、铺装材料及防水材料等;一类是聚酯多元醇、聚醚多元醇(英文简称PPG)及聚氨酯组合聚醚等;一类是EO、PO其他下游衍生物,包括表活聚醚单体、减水剂聚醚单体等。公司以研发技术为驱动,持续加大研发投入,自主研发并掌握了多项聚氨酯材料生产及应用核心技术,形成科技自主创新体系。公司已获授权并在有效期内的发明专利达到498项,主持或参与起草了20项国家标准及多项行业标准。基于多样化的产品及出色的产品性能,公司产品被大范围的应用于轻工、建筑、机械、纺织、冶金、运输、水利、印刷、医疗器械、石化、矿山、体育等众多行业。

  公司基于“以销定产、先款后货”的业务模式建立了从签订销售订单到原材料采购再到产品交付的一整套供应链解决方案,形成了主要采取“先款后货”的销售模式、“以产定购、合理库存”的采购模式以及“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使得公司得以严格控制经营风险。

  公司主要采取“先款后货”的产品营销售卖模式。公司执行严格的信用政策,仅对于少数信誉度较高或稳定合作的优质客户考虑其资质、合作情况及销售规模等因素,给予一定信用额度及信用期。

  公司主要是采用直接销售模式进行产品营销售卖,细分客户,深挖客户的真实需求,加大战略合作客户的开发,有规划的进行市场拓展,提高营销效率。为提升产品交付速度,公司在山东、华东、华南及西南等地区置备有异地仓库。在深耕国内市场的同时,公司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产品已远销东南亚、中东、欧美等国家和地区。同时,在客户使用产品过程中,公司会提供持续的技术指导,研发团队深入客户生产现场,协助客户科学使用公司产品。

  公司主要采取“以产定购、合理库存”的采购模式,建立了畅通的采购渠道。为保障生产经营的稳定性,公司储备适量的安全库存。公司采购业务由采购部统一负责,制定有采购前评审、寻源招标、现场互联、物资请购、采购计划及采购合同等内部控制流程,并通过集团集中采购、集团集中招标等方式提高集团规模经济效益。

  公司每年年末由采购部组织技术部、生产部、财务部、仓储等有关部门人员对供应商进行年度评价,建立合格供应商名录,保证供应商的品质。公司主要的组成原材料一般从国内外有名的公司采购并建立长期、紧密、稳定、友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对同一种原料选择两家及以上合格供应商,保证货源供应的稳定性。

  公司主要采取“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依据市场和订单情况有序安排生产计划,按照每个客户需求差异和产品类别分别由山东和上海两个生产基地完成生产任务,生产完成后,产品验收合格直接交付客户。

  公司继续推进精益化管理运营体系,深化员工岗位培训和车间标准化管理,建立员工KPI绩效管理体系,深度推进全员设备管理和质量管理,持续推进生产精益化管理。公司通过生产制造系统加快信息化建设,采用“MES(制造执行系统)+BATCH(批处理控制系统)”的指导型生产模式,通过条码管理、一键启停以及人机交互,实现标准化生产。MES、TMS(运输管理系统)、WMS(仓储管理系统)以及NCC(管理信息化系统)等信息化系统的应用实现了公司产供销方面的有效协同,加强了公司对整个生产过程精细化、全面化的管控,保证产品批次间的稳定。通过对原材料的检测、加工过程的监控、产品的成品检验等,实现从原材料到成品的全过程质量控制,确保产品达到质量标准并满足客户的需求。

  公司市场和研发部门根据市场现状与行业发展情况深入了解市场需求以及新的应用领域,以市场和客户的真实需求为导向,建立产品开发课题立项制。公司以自主研发为主,配备有完善的研发组织体系,产品经小试、中试达到要求后交由客户试用,经测试确保品质稳定后推向市场。

  同时,公司重视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稳定的研发技术团队,形成科技自主创新体系。公司已先后与山东理工大学、青岛科技大学等国内高校保持产学研合作关系,且设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持续推动高端人才联合培养。

  报告期内的业务范围仍以生产和销售聚氨酯原材料及EO、PO、AA其他下游衍生物产品,同时经营PPG、MDI、TDI等聚氨酯原料为主。报告期内,公司始终坚持科技强企,持续以科技创新为驱动,持续进行研发投入,报告期内共获得发明专利授权82项,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共获得发明专利授权498项。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23.15亿元,同比增加7.02%;净资产14.40亿元,同比增长18.89%。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2.96亿元,同比减少0.20%;营业利润14315.47万元,同比减少38.84%;净利润12728万元,同比减少33.36%,其中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为11284.84万元,同比减少38.97%;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较上年同期减少4810.68万元,同比减少21.87%;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较上年同期减少8468.65万元;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较上年同期

  聚氨酯材料因制备工艺通用、结构性能调控性强、综合性能优异等优势,而被誉为“第五大塑料”,产品可广泛应用于制备弹性体、涂料、胶粘剂、泡沫、塑料等。作为一种能满足高性能化、功能化、绿色化和可持续化的新型材料,聚氨酯行业已逐渐成为我国化工和新材料行业中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产品应用领域涵盖工业、建筑、体育、交通、日用消费品等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国是全球最大的聚氨酯生产和消费国,并已成为全球聚氨酯战略中心,行业和材料集聚效应凸显。公司系列产品均属于化工和新材料行业中聚氨酯行业,属于国家产业政策鼓励支持类行业。公司主营的产品顺应了产业升级和行业进步的方向与趋势,发展空间广阔,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竞争力持续增强。从行业安全和环保政策来看,化工行业一直以来受安全和环保监管关注,政策法规颁布密集,这也对化工行业提出越来越高的生产要求,国家政策层面对环保绿色类型产品的倾斜,引导聚氨酯行业整合与转型升级,促进了整个行业的规范化和进步,加快了规模以上企业的行业竞争力。公司在报告期内严格按照国家安全、环保政策的要求,持续提高公司安全与环保管控水平。

  2023年聚氨酯行业发展情况与化工行业一致,受国内房地产、纺织服装、汽车制造等主要下业复苏较弱不利影响,国内化工品市场需求增长乏力;产能方面,化工行业在2020年后产能扩张加快,新增产能集中投产放量对供需平衡产生压制,化工品供应增长量大于制造业需求增长;成本方面,油煤等资源能源价格较2022年虽有所回落,但整体仍处于历史较高水平,大宗化工品成本支撑较强;叠加美联储加息、全球经济衰退担忧、供应链向东南亚转移、欧美进入主动去库阶段等影响,多重压制下,化工行业成本向下游传导困难,行业利润向上游的油煤转移集中,中下游经营成本和业绩承压,供大于求,行业景气度有待修复。2023年,我国沿着“十四五”发展规划方向,整体化工产业在绿色低碳、高附加值产品等方面持续发力,化工行业将迎来产业重构、产业转型的重大发展机遇。化工新材料--聚氨酯产业发展整体步入高技术引领、产品迭代速度快、产业规模和需求不断扩大的阶段。长期来看,碳中和背景下的产业升级和集中度提升将是未来几年行业发展的主基调。报告期内公司立足实际,在提质降本增效方面持续发力,有力应对市场形势变化;同时积极响应行业政策和市场新态势,着力布局多项新产品、新技术,发展新动能稳步提升。

  当前,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聚氨酯原料及制品生产国,主要原材料产能约占全球产能的50%。随着经济发展、居民生活消费水平的升级、聚氨酯制品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张以及国家环保产业政策的支持引导,我国聚氨酯行业正面临巨大的市场机遇,聚氨酯制品的市场规模在不断扩大。预计到2026年,我国聚氨酯行业的市场需求规模将达到1,550余万吨。聚氨酯制品凭借低温柔顺性好、抗冲击性高、耐辐射、回弹范围广、粘结性好、节能环保等诸多优良性能,已被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中的众多领域并在部分领域逐渐成为传统塑料、橡胶,甚至金属等材料的理想替代品。聚氨酯材料行业在经历了21世纪初的快发展后,已经进入了高质量发展时期,绿色低碳、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新应用新需求持续增长,未来生产工艺应向适应环境保护,安全卫生、资源回收等方向发展。

  产业链原材料方面:异氰酸酯制备技术已经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原料方面产能稳定上升,配套设施逐渐完善,未来产业布局合理;多元醇制备技术持续提升,产品差异化发展明显,国产高端产品占比逐渐提升;主要助剂研发及产能提升显著,具有一定的国际市场竞争能力。同时,生物基符合绿色低碳、可循环的要求,具有生物基属性的聚氨酯及相关原材料开发和产业化将不断获得市场认可和推广。

  企业竞争方面:在全球经济下行、国内聚氨酯需求增速放缓、供应链向东南亚转移及扩张产能投产释放供应大幅增加的多重压力下,国内作为全球最大的聚氨酯市场会吸引全球优秀企业来中国寻找市场,给国内聚氨酯企业带来一定的压力。国外一些企业在聚氨酯制造技术和产品应用方面比国内企业更有竞争优势,同时通过直接在国内建厂降低成本,进一步与国内企业形成竞争。这将促使国内聚氨酯市场进入高质量竞争时代,产业集聚带来的产业链和规模优势,企业的产业技术和质量竞争力将凸显更大的作用。

  产品需求方面:伴随国民经济发展和消费升级,聚氨酯传统应用领域对产品的安全、环保、舒适性要求逐步提高,同时,产品综合性能方面-高性能、功能化、可持续成为主流研究方向。各类聚氨酯原料和材料基本可满足市场供需,但一些高端、高性能原料仍以国外进口为主,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部分安全舒适的高性能、高附加值产品缺口明显,研究开发无毒、无污染、可降解回用的安全舒适性产品成为聚氨酯材料的创新发展目标。同时,新兴领域应用不断涌现,新能源电池、汽车、轨道交通、电力运输和医疗器械等均已有相应聚氨酯材料产业化应用,主要产品包括电池灌封胶、车衣、枕木、密封胶、减震垫板、风电叶片、人工心脏等。由于聚氨酯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生物相容性和可调节性,可广泛代替传统的塑料、金属复合材料,应用于新兴领域,进一步扩大高端产品市场占有率。

  随着近年来国内政策调整、环保力度加强、“碳中和”概念的提出,聚氨酯行业进入低速增长的高质量发展阶段,“十四五”时期我国聚氨酯弹性体行业将推动功能型产品的开发,新产品在轨道交通、医疗设备和电力传输等领域的应用,产品种类向差异化、精细化、高质量发展。

  公司始终秉承“务实创新、追求卓越”的经营宗旨,根植“一诺威聚氨酯,让生活更美好”的发展理念,以技术研发为驱动,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不断延伸上下游及周边产业链,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良好的产品质量扎根市场,专注服务于全球客户的高品质、个性化需求,致力于成为全球最可信赖的聚氨酯原料供应商。

  2024年公司将继续秉持安全发展、科学发展、高质量发展的理念,聚焦主业,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提高产品盈利能力,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力。

  公司将继续发挥聚醚、聚酯双产业链规模优势,持续加大市场开发力度,紧跟市场需求及行业发展趋势,优化产品结构,持续提升市场份额。

  公司始终坚持科技创新,品质至上,公司将持续进行研发投入,瞄准科技前沿不断开辟产品新领域新应用,同时通过优化工艺降本增效,提升品牌综合竞争力。

  公司继续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健全完善质量体系,持续推进标准化作业,提升员工质量素养,高品质、低成本、快交付,推进高质量发展。

  公司一贯重视研发投入,较高的研发投入和技术研发实力从根本上保证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领先优势。但随着下游客户对产品需求层次的提高,产品技术更新速度随之加快,若公司不能顺应未来市场变化研发出技术含量更高的新型产品,将会影响公司今后的长远发展。

  公司目前拥有研发人员 147 人,累计授权506项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均为自主研发取得,在山东和上海基地设有博士工作室,一诺威于 2015 年 9 月获批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并与山东理工大学、青岛科技大学等高等院校建立深层次合作,充足的高端人才配备,有力地保障了公司持续的研发能力,技术创新优势明显。较高的技术研发实力从根本上保证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领先优势。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原材料TDI、MDI、EO、PO、AA等价格受宏观经济以及国内外市场供求情况的影响而波动频繁。尽管公司可努力通过调整产品售价转移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但如果未来主要原材料价格出现频繁大幅波动,仍将会提高公司对采购成本控制的难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公司盈利能力的稳定性。

  2)利用进出口渠道优势,根据国际市场行情的变动,适时调整大宗原料的采购渠道,积极应对原料价格波动。

  汇率波动对公司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若人民币持续大幅升值,公司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价格优势将被削弱,从而影响公司的经营业绩;第二,公司出口业务主要以美元结算,汇兑损益对公司业绩有一定影响。随着公司海外销售收入的持续增加,若未来人民币汇率不稳定,将可能会因汇率波动而使公司产生较大的汇兑风险。

  1)公司国际贸易部紧跟市场行情,根据汇率波动的情况选择美元或人民币进行结算。2)国际贸易部与财务部随时关注汇率走势及时结汇规避汇率风险,提高汇兑收益,保障公司出口业务的盈利空间。

  公司及下属子公司一诺威新材料、东大化学及东大聚氨酯目前均为高新技术企业,享受15%的企业所得税率。根据《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国科发火〔2016〕32号)及《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国科发火〔2016〕195号)的有关规定,高新技术企业满3年后需重新认定,如果前述主体未来不能通过高新技术企业的重新认定,将不再享受相关税收优惠,将按25%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应对措施:

  1)创新是引领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持续加大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对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

  2)继续与高等院校进行深层次合作,充分利用高校资源,发挥公司人才积累优势,加快公司持续的研发能力和技术创新优势。

  公司及下属部分子公司日常生产中需要使用EO、PO以及MDI等危险化学品作为原材料,部分危险化学品具有易燃易爆等特点。尽管公司已经根据相关规定取得危险化学品使用许可证并进行危险化学品备案登记,制定了相关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该制度,且报告期内公司及下属子公司未发生影响生产经营的重大安全生产事故。但基于危险化学品本身的危险性,如果因偶然因素介入引发安全生产事故,则会影响公司的正常生产经营。

  1)公司实行全员安全管理,各级管理层对各自的安全负责,坚持以风险管控为核心,强化安全管理主体责任。

  2)识别最新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并及时修订相关安全管理制度,进行管理制度的培训教育,实现相关人员知法、懂法、用法。

  3)重点管控重大危险源,制定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实施方案,落实重大危险源包保责任制,明确操作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和主要负责人,将日常管理落实到位。

  4)持续落实工程技术措施,持续提升本质安全管理水平。根据生产工艺过程,对项目建设、工艺设计、开停车、检维修、异常处置等五个方面重点管控,深度分析,着力提升过程安全能力。

  5)进行全面的隐患排查,树立隐患即事故的理念,杜绝重大隐患,减少一般隐患,坚决做到零伤害、零事故,强化红线意识,树立底线思维,提升安全意识。

  公司隶属于化工行业,在日常生产的全部过程中会有一定数量的废弃物排放,若处理不当,可能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随着国家对环保和清洁生产的要求日益提高,环保标准进一步趋严,未来公司可能需要持续增加环保投入,从而导致生产经营成本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公司的经营业绩。

  1)识别最新环保相关法律法规并及时修订相关环保管理制度,进行管理制度的培训教育。

  2)加大环保设施投入,采用行业内先进的环保设施,确保污染物排放低于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标准,为环境保护、生态修复做应尽的义务。

  3)积极开展清洁生产,生产、技术、工艺等部门联动,改进生产的基本工艺,源头治理,减少污染物的产生与排放。

  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